2018年6月1日 星期五

彩虹橋73期 懷抱夢想 勇敢追夢

藝術家李光裕民國43年出生於高雄內惟,民國55年在內惟國小畢業,是內惟國小第21屆畢業生。父親李認賴在內惟國小退休,弟弟李光鴻也是內惟國小退休老師,基於這樣成長背景與在內惟的成長經驗,本校由高美館的協助邀請李光裕於522日返校和學弟妹們談談他的追夢成長與創作的歷程。
李光裕述說起求學時期那個升學掛帥的年代,低迷的成績,從未受到父母責備,反而鼎力支持他走上藝術之路。小時候,李光裕經常跑到六合夜市買畫片,自己剪裁裝訂成冊,愛不釋手。父親察覺到孩子的天賦,領著他到鄰人家,開始學習水彩。以一個國小教員的薪資,養育7個孩子,必然是節衣縮食。但是父親從國小起,就帶著他四處拜師習藝。母親更是為了我,不惜向鄰家借錢買宣紙。
初中時,許尚武老師正式教我畫花鳥,高中開始專注書法。為了報考藝專,跟隨黃光男老師學素描、水彩、國畫。當時黃光男建議李光裕走雕塑這條路,藝專設有正規的教學,成為李光裕唯一的志願,後來雕塑也成為他一生的志業。
在藝專求學時,留學西班牙的老師任兆明,鼓勵他出國深造,從一年級開始,就開始教他西班牙文。民國67年李光裕到西班牙展開習藝之路。在聖費南度皇家藝術學院的課程非常緊湊,上了一整天的課後,李光裕又接著到校外的素描教室,再臨摹34個小時,直到星斗高掛,雙眼酸澀,才拖著疲憊的身軀回家,倒頭就睡,也因為如此的努力與堅持,打下了紮實的根基。
那時候的李光裕最怕放假,因為同學們都去享受假期,他卻是到處打工。父母竭盡全力籌措他的留學費用,只買一張單程機票,剩下的全要靠自己打拚。完成了大學學業後,李光裕繼續在當時歐洲擁有最好的軟硬體的馬德里大學美術學院深造,取得了碩士學位。
李光裕《鬥牛系列》饒富東方禪意及民俗元素的傑出作品,在2017年第57屆威尼斯雙年展中,大放異彩,獲得世界級的肯定。作品目前正在高雄市立美術館展出《空間・詩・人:李光裕創作研究展》。
李光裕鼓勵學弟妹們懷抱夢想,勇敢嘗試,實現每一種可能。選擇當下最喜歡很想要做的事,勇敢去嘗試,認真努力去做,把它做到最好。他為孩子立下一個典範,給學弟妹們起了非常大的鼓勵作用及難得面對大師的經驗。

2018年5月4日 星期五

內惟兒童26期 喜歡閱讀 贏在起跑點

我們常常聽到不要輸在起跑點,但要如何才能不輸在起跑點?每個學習階段都有其學習重點,而國小的學習重點就在培養懂得如何閱讀。
人的聰明才智如同種子,要大量閱讀和動手動腦的遊戲才可能發芽生長。六到十二歲時期閱讀能力發展快速,在這段黃金時期,沒有比大量閱讀、提高閱讀能力更重要的。而且懂得如何閱讀以後,對成績提升的力量特別大。
    如果白天在學校上課,課後到安親班,回家後完成大量作業,整天精力只投入在課內的內容,如果是這樣得到學業高分,具有很大的虛假性。應該在這段時間廣泛閱讀。小學階段只把全部時間投入課本的內容中而獲得高分,到了國中成績不一定能得高分。反而在這段時間博覽群書見多識廣的人,即使小學成績平平,國中後成績上升,潛力無窮。
閱讀能力需要兩個條件才能發展:第一是持續性和連貫性,即閱讀習慣的培養,每天有固定閱讀時間,且不可以喜歡就讀,不喜歡就不讀。第二就是閱讀量的累計。一般來說二年級每年閱讀量不能低於一百萬字,三年級不能低於二百萬字,四~六年級不能低於三百萬字。
閱讀是一輩子的事,質量並重才能真正體會閱讀的好處。如果從小都沒讀過一本好書,甚至從沒讀過一本超過十萬字的書,而是把大量時間投入課本和作業,那從小的天賦就沒有足夠的養分成長了。
課本的內容只是基本,比較單一和淺顯,如果只接觸這些是無法滿足大腦的成長需求。要不輸在起跑點只有博覽群書,大量閱讀古今中外經典名著,廣泛渉獵百科常識書籍,才可讓智慧不斷增長。
    因此在小學階段大家應該眼光放遠,不要把時間花在刻意追求課業高分,應把目標放在知識的發展上,閱讀習慣的養成,才能真正受益終生。

2018年1月8日 星期一

彩虹橋72期 適性揚才,成就每一個孩子

2016年世界經濟論壇公布研究報告,人工智慧機器人與生物科技發展將造成第四次工業革命,數百萬個工作機會也即將消失。處於持續變動中的世界,孩子需要學什麼?才能迎向充滿不確定的未來,是我們非常關切的問題。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因應潮流,勾勒出邁向2030年的教育架構,內容主要涵蓋「知識」、「技能」、「態度與價值」三大範疇。這三者看起來分立而行,其實像麻花般交織成為素養能力,最後訴諸於行動。所以談到未來人才培育,只有學習知識是不夠的,素養能力的培養是世界潮流也是一大關鍵。
未來將在108學年度實施的12年國教108課綱,可說是與世界同步,都強調素養導向的課程,不僅要讓孩子學到知識,更要具備良好的態度及能力,成為終身學習者。新課綱的精神是「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成就每一個孩子」跟過去講的「一個都不能少」、「沒有孩子落後」,都是一樣的概念,只是新課綱的願景更具體化,我們要成就一個孩子,一開始就要讓他「適性」,找到自己的興趣、有熱情的領域,知道自己要往哪個方向去,然後才能「揚才」,好好發揮天賦、擁有往目標前進的能力。
這波課綱改革,不只需要教育單位努力,就連家長也要跟著一起改變。家長要放下傳統的觀念,學生考試考得好,並不等於成為一個更好或未來需要的人。而從以下幾個特點,可以看出108課綱努力的方向:
一、不只學知識,更要學「素養」:
要了解新課綱,必須掌握下列幾個關鍵字:素養及自發、互動、共好(簡稱「自動好」)。「素養」的內涵包含知識、技能與態度,三者看起來是分立的,但在課程設計及學習過程中,卻像麻花般是互相交織的。新課綱提出「素養」的概念,並非推翻與否定9年一貫強調的「能力」,而是豐富並落實「能力」的內涵,透過課程教學設計,促成自發、互動、共好的學習,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
二、學習跨領域,貼近生活情境:
跨領域也是新課綱很強調的概念,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現象或主題是很難用學科去切分的,新課綱有更多空間,讓孩子做跨領域的學習,能讓學習更呼應現實生活、更有情境與脈絡,孩子會覺得學習的意義感提高。舉例來說,之前本校幼兒園,孩子為解決柴山人猴相處問題,開始自製傳單,給到柴山的遊客瞭解如何與自然環境共處……,懂得思考、運用所學的知識,去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就是一種「自動好」的素養表現。
    面對未來,關鍵是要學生學習核心素養,不再侷限於死知識,而是能跨領域活用知識解決問題。而每個孩子有不同的興趣,應該有更多元的選擇,如此才能增強學習動機及信心,如此才能達到適性揚才,成就每一個孩子的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