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10日 星期一

內惟兒童21期 幸福 從家庭出發

    我國近年來,社會變遷快速,家庭結構改變,高齡、少子女化、離婚率上升、單親、繼親、隔代教養及新移民家庭等狀況,逐漸形成為國內多元家庭結構的模型。而這些新的家庭類型,更因經濟景氣的低迷、失業率上升,加速了家庭功能的瓦解。教育部將102年訂定為家庭教育年,要喚起國人重視家庭價值,希望人人透過學習,看重、愛護家庭,並與家人更相愛。
    由於「預防重於治療」,所有解決家庭問題的工作中,最基礎、最重要的就是「家庭教育」的重視。在家庭教育中,有些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精力和金錢無疑比過去多得多,也比以前更講民主,但有些孩子卻比過去嬌縱、難管。原因很多,但有許多是家庭生活方式出現了新的變化,但父母並未及時調整觀念及作法,操作起來似是而非。所以,家庭教育中的一些許多問題便出現了,以下提出幾點建議讓大家參考。
一、讓孩子學會關愛他人取代孩子應該放在第一位。
    近些年來,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越來越高。一個家庭中越是以孩子為中心, 孩子就越以自我為中心。以自我中心的孩子將來是很難融入社會與別人相處的。
二、讓孩子學會體驗快樂,不是物質的給予就是給孩子幸福。
    很多人都認為,給孩子吃得好穿得好,就是給孩子幸福了。但幸福不幸福,只有孩子自己知道,要讓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愛與溫暖。
三、讓孩子學會生活自理
    父母的包辦代替,剝奪的是孩子生活自理的實踐機會。在這些方面,大人要有意識的「懶」些,小孩才可能「能」些,小時候肯放手,長大了才能放心。
四、讓孩子學會克制需求
    太容易獲得的東西,人往往不珍惜,而且從中獲得的樂趣也不多,孩子從中學會的是不勞而獲,高消費不是靠努力與犧牲得來,而是靠抱怨、要挾、強求得來。所以,父母應善於對孩子說不,要他學會克制與承受。
五、讓孩子承擔勞動的義務
    我們小時候都被家長安排著承擔一定的家務,但輪到做父母時幾乎沒人指望孩子能幫家裡做事。家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幫助孩子脫離父母走向獨立,成功地構築自己的生活,而家務勞動正是增強他們能力與自信的途徑。
六、讓孩子學會承擔責任
    其實很多事情大人是不必急著擋在前面,自己的責任讓他自己承受,只有承受了,他才會從錯誤中汲取教訓,這遠比家長過後反覆嘮叨效果要好得多。
七、家教要求一致連貫
    一般的家庭通常是:祖輩寬容父母嚴格,爸爸性急媽媽心軟,因此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常有分歧,於是就出現爸爸對孩子發火,媽媽為孩子辯護。所以家庭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要預先協商,達成一致,萬不可當著孩子的面相互指責,彼此都要主動維護對方的尊嚴。
    教育的責任不是只有在學校老師的身上而已,父母也應注意,因為模仿是最原始的學習,而且都是從家庭開始的。現在社會價值觀混亂,嚴重影響家庭的功能,父母如果要讓孩子有正確的價值觀與教育,一定要重視家庭教育的功能,也才能真正培養出孩子正確的人生觀。